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变幻中,房贷利率始终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怀揣购房梦想的朋友,还是已经背负房贷的家庭,房贷利率的风吹草动都牵动着他们的切身利益。毕竟,这直接关系到购房资金成本。
在2025年5月20日,房贷市场迎来一个关键节点,时隔七个月后,房贷利率基准从3.6%降至3.5%,虽然看似只是0.1%的降幅,却在市场上激起千层浪。这一变化不禁让人们纷纷猜测,在今年剩余的时间里,房贷利率还会继续下行吗?如果会,又能有多大的下降空间呢?
01.房贷利率或继续下行
从目前种种迹象来看,房贷利率在2025年年底前继续下降的概率不容小觑,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关键因素。
先看国家经济目标的导向。2025年,国家明确提出要实现稳楼市、稳股市。然而,站在五月底的时间节点回顾,楼市稳定的目标尚未圆满达成。尽管前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房地产市场仍在艰难探底回升的路上。
二手房市场活跃度不高,部分城市新房库存积压严重,房价走势仍有较大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楼市迫切需要更多政策“弹药”来助力复苏,房贷利率作为调控楼市的有力杠杆,进一步下调是大概率事件。
再将目光投向货币政策的宏观布局。早在2024年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为2025年货币政策定下基调。进入2025年,两会期间以及央行等主要部门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多次释放出要采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
自2009年以来,时隔15年重提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这预示着2025年货币政策将比前两年更加积极灵活。回顾2024年,房贷利率全年累计降幅达60个基点,成效显著。而2025年截至5月20日仅下降10个基点,从政策连贯性和力度上推断,后续房贷利率仍有充足的下降空间与必要。
02.下降空间有限
虽然房贷利率有继续下降的可能性,但在乐观预期的同时,也需保持理性,其下降空间并非无限。就国内金融市场结构而言,房贷多为长期贷款,常见期限10年、20年甚至30年,而房贷利率定价往往与长期国债收益率紧密相关。当前,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徘徊在1.61%左右,国债收益率堪称无风险利率的代表。
房贷因存在信用风险,如部分购房者因经济状况恶化无法按时还款形成坏账,银行必须在无风险利率基础上加成一定比例,以覆盖潜在风险。同时,商业银行运营需要成本,还需追求利润,这都要计入房贷利率构成。
目前首套房贷利率在不少城市已低至2.8%,从1.61%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到2.8%的房贷利率,中间差值仅1个多百分点,可见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已十分逼仄。
银行储蓄利率也从侧面反映出房贷利率下降空间受限。当下,国有银行和大多数股份制银行的活期储蓄利率已降至0.05%,几乎逼近零利率。储蓄利率作为银行资金来源成本的关键部分,已然没有多少下行空间。
银行若想降低贷款利率,又要保障自身利润,难度极大。若房贷利率继续下调,大概率意味着商业银行要牺牲部分利润来支持楼市稳定,这显然不可持续,因此房贷利率下降空间不会特别大。
03.购房者如何抉择
对于购房者而言,房贷利率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如果在房贷利率较高时匆忙上车,后续利率下降,无疑会承受较高的利息成本;若持续观望等待更低利率,又可能错过合适的购房时机,面临房价上涨风险。
在当前形势下,刚需购房者不妨结合自身实际需求与财务状况做出决策。若自身居住需求迫切,且经济收入稳定,即便房贷利率后续可能还有小幅度下降,也可考虑在当下利率较低的环境中择机购房。毕竟,住房带来的稳定居住体验和生活便利性是无法用利息差额简单衡量的。
而对于投资性购房者,鉴于房地产市场投资回报率逐渐趋于理性,且未来房价走势受多种因素制约,需更加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不可单纯依赖房贷利率下降来获取高额投资回报。
综合来看,2025年房贷利率大概率还会下降,但下降空间有限。购房者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最为合适的购房决策。